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28初级中学教学工作计划
- 10/28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
- 10/26开关电源中斜坡补偿电路的分析与设计
- 10/26(上接C2版)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
- 10/24滑冰中级指导员培训搭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平台
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 ——以《唐诗三体(2)
诗人有时会将多个典故组织在一起并用。遇到这种情况,注家要探河穷源、剥蕉至心,细致寻绎,以免遗漏。概括而言,大致有三种情况:第一,“融两典或数典为一”?而用之;第二,某个典故,经过历代诗人的辗转袭用,形成了如祖、父、孙般的传承关系。以上两种情况,《诗注要义》?、《用典研究》?论之已详。此外,笔者发现还有第三种情况:诗中某个语词,像岩层一样层层累积了多层典故,只有将其全部注出,才能洞彻诗意。如王维七绝《寒食汜上作》首联:“广武城边逢暮春,汶阳归客泪沾巾。”“广武城”,《王右丞集笺注》引《通典》,云为“河南府汜水县”,并列举历代沿革?。此可谓第一层典故。《王维集校注》认为,此诗为王维开元十四年任济州司仓参军秩满,西归途中作;注云:“广武城:古城名,有东、西二城,在唐郑州荥泽县西二十里(见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八),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。楚、汉相争时,项羽、刘邦曾分别屯兵于东、西城,隔涧对峙。”?兼注第一、第二层典故。至此,仍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王维途经此地,会“泪沾巾”。其实,与广武城相关的阮籍叹典,与此诗关系更为密切,可谓第三层典故。《三国志·阮籍传》“官至步兵校尉”裴松之注引晋孙盛《魏氏春秋》:“(阮籍)尝登广武,观楚、汉战处,乃叹曰:‘时无英才,使竖子成名乎!’”?当时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已满四年,官卑品低,故暮春离任,途经广武城,想起阮籍的慨叹,难禁感时伤逝、怀才不遇之情,不由得泪湿佩巾。只有弄清与广武城相关的这三层典故,才能全面、透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。
有些漏注,系因该典过于冷僻。遇此,注家亦应如《诗注要义》所云:“标出‘未详’、‘待考’等阙疑之辞,以俟高明指教。”?这样,既能显示注家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诚实态度,也便于后来者集中精力解决疑难。一些僻典,今天利用数据库检索就可以解决。如严维五律《赠别至弘上人》首联:“最称弘偃少,早岁草茅居。”“弘偃”为何人?《增订注释全唐诗》?未注。笔者查阅与唐代人名有关的辞书甚至检索“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”,都没有结果。后来通过检索“读秀”等数据库,辗转搜寻,终于查到了出处。原来“弘偃”乃公孙弘、主父偃的简称。二人皆汉武帝时人,且都出身贫寒,后公孙弘官至丞相,封平津侯;主父偃官至中大夫,被拜为齐相。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相端、非之两骄,遭弘、偃之双慝。”?这样解释“弘偃”,就与下句“早岁草茅居”相贯通了。原来,作者乃用“弘偃”美称至弘上人。
二、误注典故
质言之,用典乃原有的典故文本和现在所欲书写的文本之间的相遇融合。同一个典故,因为书写语境、表达重心和对仗、押韵、平仄、字数等文体规范的不同,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典面。“所谓典面,是指典故的短语化的表达形式……典面的形成既与典源及它的原初的语言表达和原初的典义有关,也与历来的用典过程中各种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因素对它的影响有关。”?作注即是结合诗意对典面进行“破译”“解码”,寻其典源。这要求注家对相关典故的使用范围、意涵及典面形成的规律等有充分的了解,一有不慎,便会张冠李戴、发生误注。一般来说,误注通常发生在两个典面、意思相近的典故之间,《诗注要义》称为“邻典”?。下面略举数例。
马戴五律《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》:“石田虞芮接,种树白云阴。穴闭神踪古,河流禹凿深。樵人应满郭,仙鸟几巢林。此会偏相语,曾供雪夜吟。”《马戴诗注》云:“白云,古用以寓亲友之思。《大唐新语·举贤》:‘(狄仁杰)登太行,南望白云孤飞,谓左右曰:吾视所居,近此云下。’”?按,此典乃思亲专用,罕见用于友朋之间者?。诗人所怀“殷侍御”,指殷尧藩。此人为性简静,耽丘壑之趣。故诗人用了不少与仙人、隐士有关的语词、典故,以美其虽出仕为官,然葆有高逸情怀。诗中的“白云”,喻归隐。左思《招隐诗二首》之一:“白云停阴冈,丹葩曜阳林。”?又,马诗末句暗用“子猷访戴”典,而子猷所吟者恰为左思《招隐诗》。
刘禹锡七律《松滋渡望峡中》前半首:“渡头轻雨洒寒梅,云际溶溶雪水来。梦渚草长迷楚望,夷陵土黑有秦灰。”《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》云:“寒梅:指梅雨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〇引《风俗通》:‘五月有落梅风,江淮以为信风,又有霖霪,号为梅雨。’”“诗云‘轻雨洒寒梅’,当元和十年夏自京赴连州道中作。”?按,黄梅雨,指初夏时节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。因时值梅子黄熟,故称。此季节空气长期潮湿,器物易霉,故又称霉雨。将“寒梅”释为黄梅雨,不妥:其一,与诗中所写“雪水”“草长”等冬末春初之景扞格;其二,不符合“黄梅雨”一典之用典习惯。梅雨季节,天气炎热,罕见诗人用“寒”形容,更不用说以“寒梅”代称梅雨。诗中的“寒梅”,应指梅花,因其凌寒开放,故称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电子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dzjs.cn/qikandaodu/2020/1022/553.html
上一篇:现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微探
下一篇:浅析“互联网+”思维下的明信片新形态 ——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