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28初级中学教学工作计划
- 10/28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
- 10/26开关电源中斜坡补偿电路的分析与设计
- 10/26(上接C2版)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
- 10/24滑冰中级指导员培训搭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平台
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 ——以《唐诗三体(6)
六、抉择失当
段玉裁《与诸同志书论校书之难》曰:“校书之难,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,定其是非之难。其实不止校书,注释很大程度上亦是如此。特别是在辞书编纂得愈来愈完善、细密的数字化时代,只要肯用心,要检索到某个语词、典故,并非难事,难就难在从辞书所列的众多义项中进行正确的抉择,选取最切合诗意的那个义项进行阐释,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全句或全诗错解。这是对注家感悟力、诗学修养、学术功底、眼光识力等的综合考验。
注家面临的第一个抉择,在文字校勘方面。一个字词,或有多个异文,注家应结合诗意、版本和平仄、押韵、对仗等诗律知识,择善而从。姚合五律《游春十二首》之二颈联:“树枝风掉软,菜甲土浮轻。”“掉”,《姚合诗集校考、《姚合诗集校注》皆作“棹”,后者注云:“风棹:风中行驶的船。然《全唐诗》、元刊本《唐三体诗说》皆作“掉。《姚合诗集校考》和《姚合诗集校注》皆云参校了《全唐诗》,但又未出任何校勘记,当是整理者认为“棹”是,而按目前古籍整理的惯例:“凡底本不误而他本误者,一般不出校记。然根据律诗的对仗原则,“掉”所在位置应该是一个动词,如此才能和“浮”对得上,而“棹”为名词,对不上。或许整理者亦想到了此点,但又觉得“掉”讲不通,所以两相权衡,选择了“棹”。事实上,此诗用的是“掉”的“摆动、摇动”义。《文选》卷九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拮隔鸣球,掉八列之舞。”李善注引贾逵《国语注》曰:“掉,摇也。此义现代汉语中还有保留,如“尾大不掉”“掉臂而行”,只不过不太常用。“树枝风掉软”,谓树枝在春风的频繁吹动下变得柔软起来,描绘万物复苏景象,颇为精细、形象。
注释过程中,更要细读全诗,通盘考虑。对某个字词义项的抉择、阐释,不仅要能放置在全句、全篇讲得通,还要能在联系诗人的生平、行踪、态度、主张、同时代相关的诗作及中国诗学的传统时也讲得通。这是因为,所有的文本、语句,都和历史上、同时代的其他文本、语词有着或近或远、或多或少的“互文性”,我们应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文本、语词网络中进行阐释。如郑谷七律《中年》颔联:“情多最恨花无语,愁破方知酒有权。”《郑谷诗集笺注》注“愁破”句云:“酒有权,谓酒量无定,因心情而易,句即以酒浇愁之意。此注有以下疏误:其一,将“酒”解为“酒量”,犯了“增字为训”的忌讳。其二,将“有权”解作“无定”,乃据“权”之“权宜,变通”义引申而来;实际上,“权”在这个意义上常和“经”或“常”对言,一般说“行权”,但不能和“有”一起组词。这里的“权”,当解作权柄、威势。“愁破”句乃设想之辞,从反面说:只有愁破了才知浇愁之酒的权柄、威势,则实际上愁难浇破,酒亦“无权”,句意与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“举杯销愁愁更愁”略同。
戴叔伦七绝《湘南即事》首联:“卢橘花开枫叶衰,出门何处望京师。”“卢橘”,《戴叔伦诗文集笺注、《戴叔伦诗集校注》皆注为金橘。后者比较谨慎,注末云:“关于卢橘究为何物,古人曾辩说纷纭,参看《艺苑雌黄》、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、吴景旭《历代诗话》、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。结合《汉语大词典》等辞书可知,“卢橘”有两个义项:一指金橘,一指枇杷。金橘夏季开花,秋、冬实熟;而枇杷则在秋天或初冬开花,夏天果熟。戴诗云“卢橘花开枫叶衰”,由“枫叶衰”知时令当秋,此时始花者应是枇杷。宋之问《登粤王台》:“冬花采卢橘。”刘禹锡《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》:“霜轻菊秀晚,石浅水纹斜……凊风稍改叶,卢橘始含葩。”许浑《别表兄军倅》:“卢橘花香拂钓矶,佳人犹舞越罗衣。三洲水浅鱼来少,五岭山高雁到稀。客路晚依红树宿,乡关朝望白云归。”许浑《病间寄郡中文士》:“卢橘含花处处香,老人依旧卧清漳。心同客舍惊秋早,迹似僧斋厌夜长。”樊珣《状江南(仲夏)》:“卢橘垂金弹,甘蕉吐白莲。”李商隐《九成宫》:“十二层城阆苑西,平时避暑拂虹霓……荔枝卢橘沾恩幸,鸾鹊天书湿紫泥。”以上诸诗中的卢橘,据所写物候推断,亦为枇杷。《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》《丁卯集笺证》《李商隐诗歌集解》等皆注为金橘,《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》谓指“枇杷,或云金橘之别名,不确。
古汉语中,单音节词占了很大比重,一个字往往兼具两个以上的词性。诗中所用究竟为何种词性,须结合全篇的诗意、意脉和古汉语的语法、搭配等整体抉择。如李白五绝《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》之一:“潮水还归海,流人却到吴。相逢问愁苦,泪尽日南珠。”有人认为:“这里‘却到’与‘还归’对文,‘却’就是回、还之意。结合题目细察诗意可知:流放的友人仅仅量移东阳,并没有被赦归,故诗人面对落潮即景生情,发为怨辞。诗中的“还”(尚且)与“却”皆为虚词,对举成文,与上、下联之间诗意的对比、转折紧密呼应。若将“却到”与“还归”看作同义复词,则此联意脉不畅。诗意谓:潮水尚且能够在涨上来之后回归大海,流人却未被赦归,又流放到吴地(即东阳)去了。类似用法诗中常见,如王维《早秋山中作》:“岂厌尚平婚嫁早,却嫌陶令去官迟。”丘为《竹下残雪》:“还对读书牖,且关乘兴心。”以上诸诗中的“还”与“却”皆为虚词,且与“岂”“且”等虚词对举,将上、下联绾合为一个完整、连贯的表达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电子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dzjs.cn/qikandaodu/2020/1022/553.html
上一篇:现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微探
下一篇:浅析“互联网+”思维下的明信片新形态 ——电